大国底气从“核”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〇九”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是对义无反顾投身于核动力事业的老一辈人最好的精神写照。,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50周年。半个世纪以前,老一辈“拓荒者”们响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奔赴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我国核动力事业也由此开端。,图为九〇九基地入口。李欣哲摄, 九〇九基地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的代号,这里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建院最初的基地,见证了我国核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步步迈向辉煌的非凡历程,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刚来基地的工作人员,喝的是稻田和池塘水,自己盖草棚和干打垒房子。关键设备要翻越了十几公里山路后才能运抵现场。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首批操纵员高星斗回忆:“当时我们到这个地方,条件是相当的艰苦,大家可以到夹江山沟沟里面看看,当时从山沟里面通外边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开山取路,建一条沙石公路。”,资料图片 , 长征一号的研发过程,还面临着资料匮乏与无外部支持的挑战,只能依靠广大科技人员敢想敢干,排除各种干扰,严格遵循一切要经过试验的指导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从初步选址到实现全功率运行,仅历时五年,其速度令人惊叹。, 1970年8月,反应堆满功率运行试验一次成功,现场总负责人彭士禄立即打电话向周总理报告。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经过长达4年的试验阶段,在渤海湾正式被命名为“长征一号”。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