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在纳木错钻取超过400米深度湖芯样品

2024-07-30 132 0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联合德国、瑞士、英国等国科学家,在西藏纳木错水深93米处成功获取了钻探深度超过400米的湖泊岩芯。这一成果创造了中国湖泊水上钻探深度的新纪录,提升了我国开展湖泊水上钻探的技术水平,彰显了我国在青藏高原湖泊国际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纳木错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是一个封闭的湖泊,湖面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超过4700米,湖泊沉积物汇聚了流域内的岩石、土壤、植被、河流和人类活动的相关信息。纳木错位于西风急流和印度季风的交互影响区,通过获取该区域长时间、连续性好的湖泊沉积物,分析其中指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指标,认识其在多个冰期和间冰期旋回中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于重建过去环境变化的历史,认识其变化规律,为未来气候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A)纳木错湖泊沉积地震剖面调查路线;(B)CL-1钻探位置;(C)CL-1钻孔的地震反射剖面。,,自主设计的西藏纳木错钻探钻井平台。该平台为20.3×9.8米,高2米,吃水0.5-1米,净重103吨,载重50吨,配有发电机、绞车、小型吊车,工作间和设备间等。,  纳木错湖泊钻探科学家团队一致确定,获得的湖芯样品将在现场经过初步的密度和磁化率扫描后,永久保存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这些样品将进一步开展年代确定和环境指标的测试分析。,  在气候和环境变化指标方面,将利用指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重建湖泊流域的古温度、古降水、古水位、古植被、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湖盆形成和演化的构造活动、冰川活动及大气环流变动的联系。使用以下指标反映湖泊的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特别是获取与全新世(最近1万年)相似的MIS 11阶段(约42-37万年)的间冰期记录,将为与当前气候变化有关的温暖间冰期提供一个判定依据。如:1)自生碳酸盐的氧同位素来反映湖水同位素质量平衡;2)陆地生物叶蜡的氢同位素来提供降水同位素组成;3)湖泊生物标志化合物的GDGTs反映湖泊古温度和古盐度变化;4)沉积物和介形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来重建湖泊水文过程。此外,使用花粉组合与已有的气候要素转换函数,可以重建湖泊流域的古温度、古降水和古陆地植被组成。(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