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研究机制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夯实根基 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完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而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经费投入是关键。, 6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从2018年的1090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5.5%升至6.6%。,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超过90%来自政府财政,经费来源亟须向多元化转变。, 目前,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主动通过设立研发基金、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基础研究中来。, 比如,2018年11月,科学探索奖设立,这是一项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旨在助力中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空白区”;2022年4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发布,腾讯计划10年内投入100亿元,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2024年3月,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偿捐赠1亿元,用于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