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出发,领略丝绸之路瑰宝的文明交融

2024-07-31 169 0

  驼铃声声、丝路漫漫,  历史上,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  沿线文化交流密切,  为了全面保护、研究、利用文化遗产,  2014年,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联合申报的,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  “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让我们从一件件展品中,  读懂和合之美,,  彩绘陶塔式罐,  小小陶罐,  是不同文化融合的缩影,  这件文物仿照古印度佛塔的造型,  饰以唐代常见团花纹,  造型独特,  体现出文明交融的特点,  这次展览也是首次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  陕西唐墓出土的塔式罐集中展出,,  从上至下细看,  仙人乘龙飞升,  狗、猴、羊、鸟奔跑雀跃,  这座,  西汉陶百花灯充满了,  古人对传说中的昆仑仙山的奇思妙想,  张骞的“凿空”之旅拓展了,  中原地区对西域的认识,,  日常器物是最好的文化载体,  一只,  镀金口三鱼莲瓣纹银碗上,  中国传统的鱼纹,  源于波斯文化的连珠纹,  佛教文化常见的莲瓣纹,  构成和谐生动的装饰图案,  多元包容的唐代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突骑施钱,  是唐代西域突骑施部落所铸的铜钱,  主要在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发现,  以金融的视角佐证了多元文化交流,  是丝路贸易繁盛的历史遗存,  本次展览展出,  哈萨克斯坦展品共计13件(组),  便携耐用的陶灯,  风格古朴的陶罐,  造型独特的铜香炉,  充满异域风情的动物纹碗,  展现了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  和波斯文化留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印记,,,,,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岳敏静说,  “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  历史上奔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  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  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  延续丝路精神,  中国和中亚各国,  在新时代不断深化合作,  共同守护遗产,  开辟崭新图景,  01:10, ,  监制:胡国香,  记者:杨一苗 蔡馨逸,  设计:聂毅,  视频:赵露露,  编辑:陈倩 牧小湘,  学术支持:,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岳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