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塑“核” 产业筑“基” 绿色为“本”
创新塑“核” 产业筑“基” 绿色为“本”, 新华社成都5月12日电(记者陈健 胡旭 谢佼)量子光源芯片、新一代人造太阳创新突破,六大优势产业焕“新”提“质”,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量子光源芯片是未来量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成功研制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使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关键指标的攀升,使我们离量子互联网越来越近。”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强说。,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应用技术,四川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后劲。,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锦屏山隧道地下2400米深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锦屏大设施投入运行;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精确测量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在成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效运转……, 作为科教大省,四川拥有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紧扣资源禀赋,四川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前不久,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速向前。, 中国科技城绵阳市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北斗三号导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突破,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全球领先,宽频带同轴探针打破国外垄断……今年一季度,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 “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结合四川实际不断强化系列政策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说,截至2023年末,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万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万家。, 优势产业焕“新”提“质”, 京东方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近期在成都动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30亿元,是四川制造业单体投资额最大项目,主要生产高端触控显示屏。此前,京东方已在成都、绵阳等地投建了第6代AMOLED生产线,带动超过100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四川。, “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产业集聚优势,促进半导体显示产业升级。”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说。,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说,四川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作为主抓手,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装备制造业是四川经济发展的“老底子”。老工业城市自贡市把无人机及通用航空作为创新突破的主导产业,聚力发展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目前已聚集相关院所、企业56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中型无人机生产基地。, 位于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新质生产力正赋予其新动能。在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黑灯产线”正在运行。地面上,机器人往来穿梭,精准运送物料。生产线上,机械臂有序挥舞,对叶片自动化加工。与传统产线相比,“黑灯产线”出错率低,产品质量更好,能源利用率提升47%。, 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说,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2023年,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9.4%、81.7%。,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俊林说,今年一季度,四川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向好,工业领域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4.6%和25.4%。, 绿色发展体现“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