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位产业”:在变革中寻找新定位

2024-07-31 295 0

  搭载大模型的智能网联汽车、“长出翅膀”的飞行汽车、全息投影3D智能驾驶座舱……前不久举行的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安徽主题日活动伴随着悠扬的黄梅戏曲调,让中外参观者对亮相的“安徽造”汽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的安徽,正为“首位产业”不断寻找新的定位……,  全链条产业生态的“构建者”,  汽车,是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交通工具。而在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工业品背后,却有一座工业化“大山”支撑。,  无数的零配件公司以及设计公司、钢铁工业、有色金属产业、电解铝业、稀土工业、电子行业、化工行业、芯片行业、玻璃工业等横向或纵向的产业链,再加上理工科院校、科研院所等。大到一国、小到一域,只有拥有健全有机的体系,才能生产出完整的一辆车。而安徽,就在构建全链条的汽车产业生态。,  这种构建,始于抢滩产业变革。,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大趋势,让在纯燃油车时代不温不火的安徽汽车抓住了机遇。安徽出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指导意见,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省汽车办,颁布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20.7万辆,同比增长45%。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用手机拍照、用小本子记、认真研究各款车型……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安徽车企奇瑞展台前挤满了肤色各异的面孔。奇瑞集团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共25款车型参展,新能源车型占比超80%。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52.96万辆,同比增长60.3%。,  这种构建,得于融入发展大局。,  3月下旬,2024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宁国召开,进一步带动了这里的汽配产业。据宁国市经信局副局长赖仙明介绍,依托中鼎、保隆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通过规划引导、扶持培育、龙头带动、产业招商等方式,宁国已集聚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领域企业450余家。“我们要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借长三角的‘东风’,搭一体化‘快车’,是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这种构建,成于坚持系统思维。,  初夏,步入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运输车队一派忙碌。园区里的江淮汽车中重卡阜阳生产基地已实现载货车、牵引车、工程车产品全覆盖,成为江淮汽车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异地工厂。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吕戈说:“近年来,我们加强与合肥的产业协同配套,融入全省汽车产业集群。园区已集聚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24家。”,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是“首位产业”带动皖北全面振兴的缩影。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皖北地区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平均增速达27.4%,其中亳州、宿州、淮南增速超50%。,  从皖北平原到长江沿岸,安庆车灯产业、宣城的上游原材料冶炼加工、池州的镁基新材料产业、亳州的零部件产业、马鞍山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铜陵的铜基新材料产业、淮南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六安的新型储能产业、滁州的“新三样”、淮北的陶铝新材料产业、蚌埠的玻璃产业、阜阳的装备制造业、宿州的云计算产业、黄山的汽车电子产业,各扬所长,向新而行,纷纷“入链”。2023年,安徽汽车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其中,零部件企业实现营收5180.5亿元,占比44.7%,高于整车和后市场。,  据安徽省汽车办副主任刘文峰介绍,在安徽发展“首位产业”政策引导下,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家智库、人才配套等各类生态资源主动链接、主动融入,全省正形成各级政府强力推动、经营主体信心饱满、各界力量借势共赢的局面。,  新技术融合赋能的“实验者”,  与车企共同梳理车辆运行的不同场景,寻找电机控制器工作中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地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开发优化……这是33岁的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功能安全主管杨晗的日常。他和团队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等零部件设备的功能安全规划、设计、审核。,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多产业融合、多技术路线变革叠加的发展阶段。安徽顺应技术变革,坚持以科技创新融合赋能汽车制造,努力推动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融合赋能带出了新职业。,  杨晗介绍,汽车功能安全是一个涉及系统设计、开发、验证、制造、支持的综合概念,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全地执行预期功能。电动汽车的电气零部件多,为确保电池、电机、电控安全工作,保障车辆正常行驶和驾乘人员安全,就有了与功能安全相关的职业。亮相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安徽展车车身上,就有他和团队研发的具备功能安全的电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