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促共富的示范探索
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要使命。,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民生服务领域有了更多跨区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良的环境质量……, 面向未来,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携手攻坚、共建共享,为全国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探路。, 三个“协同”彰显示范特色,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不少领域的2025年目标已提前或即将实现。, “从示范区辐射整个长三角,我们努力在产业协同创新、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就业增收等领域,形成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陈海涛说。,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提高到262.48分,2018年后年均增长11.17%。, “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创造更充分就业,上海也得以腾出更多战略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说。, 2023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经营主体活力竞发。, ——探索跨域协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一边是先富省(市)域积极带动后富省(市)域的“组团式发展”,一边是毗邻交界区域创新合作模式的“抱团发展”。, 公共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全域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在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长三角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23年,长三角41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5.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协同推进强村富民,加强困难群体保障。走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的“共富工坊”,只见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娴熟地制作节日礼品。“一天做300来个,能赚90元钱。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我不用遭受日晒雨淋,还能补贴家用。”村民曹素贞说。发展低碳绿色农业、生物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长三角协同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助力困难群体增收。“增收”的同时还要“减支”。长三角致力于不断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通过比对筛选出14.4万条在外就读学生数据,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部实现跨省市资助免审即享。, “一体化”成共富生活“推进剂”, 聚焦民生期盼,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形成的相关经验探索,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有了更丰富的应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