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构筑“三道防线” 确保粤港湾大湾区供水安全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余璐)“今年3月份以来,旱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骨干水库蓄水形势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在3月28日下午水利部召开的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如是说。, 咸潮是由太阳和月亮对地表海水的引力变化引起的海洋潮汐活动,在涨潮时,当上游径流动力不足,海水随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咸潮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农业用水都有较大影响。,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针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雨情、水情、旱情、咸情“四情”监测,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开展抗旱调度预演,滚动优化调度预案方案,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全力做好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宝恩表示,按照水利部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水利厅制定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构筑了当地水库抢抓时机蓄水补库、近地水库适时调水压咸、远地水库储备水源持续补水的西江、东江、韩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的建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地区抗旱保供水的坚实屏障。”王宝恩介绍道,“第一道防线”是本地水库群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第二道防线”是近地水库通过提高蓄水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第三道防线”是流域远端水库群持续向下游补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水。, 据了解,从2005年初首次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以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已连续18年成功组织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累计向澳门、珠海供水约18亿立方米,保障了珠江三角洲等地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