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①(现场评论)

2024-08-05 104 0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福建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的实践探索,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东海之畔,福建省连江县下宫镇江湾村,一幅繁荣的海洋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跟随渔民郑永华忙碌的脚步,只见蔚蓝海面上,色彩鲜艳的新型环保塑胶浮球整齐排列。浮球之下,上个月投下的鲍鱼苗正迅速生长。作为“中国鲍鱼之乡”,2023年连江县鲍鱼产量5.66万吨、产值47.66亿元。,  海洋是“蓝色粮仓”,养殖产业正从近海挺进深远海。自码头乘船出发,20多分钟后便可抵达鲍鱼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平台所处的海域水深约35米,年养殖45吨鲍鱼。平台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这里水质更好、海水交换量更大,鲍鱼成活率增加10%,产量增加近两成。”,  “一粒鲍”的养殖,折射出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的生动实践。,  践行大食物观,就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山海资源是福建的独特优势所在。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海湾125个,蕴藏着丰饶的海洋物产,这是建设“蓝色粮仓”的坚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