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数据助力超大城市智慧治理

2024-08-16 140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这为北京市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推进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近日,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1月至今年6月,本市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诉求1.41亿件。面对海量民生大数据的富矿,市政务和数据局在民生大数据深度挖掘,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上主动作为,推动市民服务热线从“窗口”向“窗口+智库”转型。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的探索,辅助各级各部门靶向治理、精准施策。同时,发挥热线“探针”作用,提升城市风险监测感知预警能力。,   智能化辅助工具加持热线受理效率再提升,  8月2日,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12345热线受理大厅一片繁忙。受理现场班长白静坐在工位上,两台电脑同时打开,通过语音转写小助手,市民与她的通话被直接转写为文字。白静对照工单填写需求,从转写文字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市民说不清的地址,在智能地图的检索下也可以被迅速定位。有了智能化辅助工具的加持,从接听到整理完工单提交,白静平均需要6分钟,最快只要1分钟……“现在热线受理的智能化,为新入职的话务员提供了便利,上手快、精准度更高。”在热线中心服务了四年的白静十分感慨。,  除了人工的电话受理,近年来,本市的接诉即办还向互联网延伸,打造了“从耳畔到指尖”的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开通网上12345受理办理及反馈渠道。市民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微信、首都之窗网站、北京通App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在内的20+N个渠道,反映诉求。,  在网络端,热线中心通过设置相关诉求的点位派、定向派、分类派、推荐派等智能自动派单模式,进一步缩短了诉求交办的时间,实现了诉求转办更快捷。微信平台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场景以及热点,动态调整设置了各类市民反映专区。“防汛专区”“供暖”“降雪、寒潮天气”等专区的设立,大幅提高了市民诉求“提出”速度,让微信平台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