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
【财经论语】, 作者:李浩(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别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优势更加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持续加快,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强筋壮骨、不断培育新的竞争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倡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新动能和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让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 聚力科技创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具象和现实体现,进一步明确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不断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关键“卡脖子”技术,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 推进数字转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竞争优势。新质生产力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重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促使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8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