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黑色魔力”:咖啡的时空之旅

2024-07-30 218 0

  作者:蒋春生(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   咖啡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它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密码像一个流动的文明载体,交织显现着历史遗韵与现代活力。从非洲大陆到世界各地,咖啡见证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激发了艺术和文学创作,用一股醇香奏出跨越时空的交响乐。,  “咖啡”这个名称据词源学家考证,是由阿拉伯语演变而来,与埃塞俄比亚卡法地区一种黑色葡萄酒有关。咖啡植株属茜草科,果实呈椭圆形,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深红色,烘焙后变黑色。根据其生长区域及烘焙方式,咖啡豆主要分为四类,即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利伯瑞卡咖啡(Liberica)和埃塞尔萨咖啡(Excelsa)。阿拉比卡咖啡主要种植在拉丁美洲、东非和亚洲,而罗布斯塔咖啡则种植在中非、东南亚和巴西。这两种咖啡豆因香味浓郁、口感细滑而更多见于市场。,  在另一个版本中,来自也门摩卡的奥马尔被流放沙漠,濒死之际,听到有个声音让他吃一棵树上的果实。他尝试后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精神百倍。当地病人喝了奥马尔泡过这种果实的水后也都治愈了。这个消息传到摩卡,奥马尔被释放,并被尊为圣人。,  虽然这些传说受到很多质疑,但历史学家确实考证出,早在大约公元575年,咖啡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东部非洲一些族群至今仍保留传统,将动物脂肪与咖啡浆果制成球状食物,用于战事中补充体力。阿拉伯学者阿尔·贾齐里于1587年编纂了一部研究咖啡历史的手稿《咖啡之道》,追溯出咖啡约于10世纪传到阿拉伯菲利克斯(今也门),后逐渐向北传播,15世纪已在麦加等地广为人知,并在16世纪初从也门的摩卡港传播到埃及等北非地区,17世纪初传入意大利,随后传到欧洲其他地区。德国植物学家、医生莱昂哈德·拉乌夫于1583年出版的《拉乌夫游记》中提到咖啡:“有一种非常好的饮品,被称为咖啡,几乎和墨水一样黑,非常好喝。”这是目前发现西方最早对咖啡的书面记录。另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医生约翰·韦斯林在1640年编著的《埃及植物》一书中也证实,尽管当时咖啡在埃及、阿拉伯地区和奥斯曼帝国很常见,但“在欧洲却很少见”。英国学者伯顿在其著作《东部非洲的足迹》中指出,起初,咖啡的传播一度受阻,从也门摩卡港运往亚历山大港和伊斯坦布尔的咖啡豆都会受到严密监管,甚至禁止将可育的植株运出也门,也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世界咖啡的主要产地。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朝圣者还是设法将咖啡苗偷运到自己家乡。17世纪初,一位来自印度的穆斯林朝圣者巴巴·布丹偷偷从阿拉伯地区带回了七颗咖啡种子,在印度种植。自此,咖啡种植开始慢慢传播开来。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加布里埃尔·德·克利厄将一株咖啡树带到了加勒比海的法属领土马提尼克岛,咖啡开始在美洲种植。19世纪下半叶,南美洲的咖啡产量快速增长,同时世界上咖啡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美国。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到20世纪初,美国的咖啡消费量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一半。21世纪,咖啡的主要产地国包括巴西、哥伦比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咖啡从最初的区域性饮品,演变成一种全球化消费符号。咖啡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塞尚绘画作品《咖啡壶旁的女人》 资料图片,  随着咖啡的传播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这种饮品。咖啡在阿拉伯地区的迅速传播甚至催生出聚集饮用咖啡的场所——咖啡馆。据记载,早在15世纪,麦加就出现了因咖啡而聚集的社会文化实体,咖啡馆逐渐成为学者聚会交流的热门场所,因此这些咖啡馆又被称为“智慧殿堂”。据阿尔·贾齐里的《咖啡之道》记载,到16世纪,埃及、叙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陆续出现了许多咖啡馆,咖啡文化也越来越广为人知。,  17世纪初,英国牛津出现第一家咖啡馆,随后咖啡馆陆续在各地出现。大学里的年轻学者夜晚都会聚集于此,咖啡馆也被戏称为“便士大学”,意即只需花费一杯咖啡的价钱,就可以像在大学的课堂那样参与知识的讨论与分享。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威尼斯、北非水手聚集的法国马赛港也相继出现了咖啡馆。